培养物流人才 构建物流学科体系
我国现代意义的物流人才的大规模培养是从本世纪开始的。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商品物资短缺,只有少量的人从事流通,特别是生产资料流通的工作。相应的专门人才也只有原北方交通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等个别高校小批量培养。
2000年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物流作为具有广阔前景和增值功能的新兴服务业,在我国也蓬勃发展起来,物流人才很快成为紧缺人才。北京物资学院及时申请恢复物流专业教育,2001年得到教育部批准后,率先恢复招生。从2001年起,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这些高校一起连续召开物流高等教育研讨会,鼎力推进我国物流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2001年,随着我国入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加入了国际采购与物资管理联盟,并与世界贸易中心合作对物流人才进行岗位培训、发放国际物流师证书。北京物资学院积极参加这一工作,组织翻译了教材。由于没有权威组织统筹安排,当前我国物流人才的岗位业务培训还不规范,缺乏系统性、广泛性,教学水平也不高。
充分认识我国物流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和背景
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使物流人才必须适应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必须加强外国语特别是英语的教学工作,必须熟悉国际通用的规则。
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增强,要求国内各高校要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学习培养物流人才的先进经验、迅速提高教育质量,广泛开展物流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包括互换学生和访问学者、合作研究等)。
构建物流学科体系,在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规格上进行大的调整
建立新的观念、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规则,规范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在纵向层次结构上,重视加强高等学历教育,并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合格人才应具有三张“教育通行证”:一张是学术性的;一张是职业性的;第三张是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其内涵包括思维、规划、合作、交流、组织、解决问题、追踪等方面的能力。在横向学科结构上,要注意学科交叉渗透,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通才或通才基础上的专才。合格的大学生应具备三个标准:
(1)坚实的专业知识,并掌握物流学科的方法论,方法论比专业知识的价值更为持久。(2)具有把本学科知识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同其他学科的成果相结合的能力。(3)大学毕业生不仅要成为一个训练有素的专家,而且能乐于听取别人意见,善于与人进行知识交流。
加强高水平物流高等教育教材建设
目前,我国物流教材种类不少,高水平教材不多,大多低水平重复,不能反映物流行业发展的前沿。各高校使用的教材基本上是其教师依据几年前在国外留学时学的内容自编的。因此,从国外成套引进能够充分涵盖物流发展前沿内容的高水平教材是当务之急。
造就一大批物流专业教师
一是加快物流教师培养,并强化教师在职培训,充实和壮大物流教师队伍。二是提高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以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并确保现有教师队伍的稳定。培养物流专业教师成为纵横相交的T型人才或复合型人才。在横向,教师应具备作为信息社会知识阶层所需的比较广博的知识面;在纵向,即在教育科学和物流学科方面应具有精深的知识。只有具备广博与精深相结合的知识结构和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能适应教师工作的需要。在物流教师队伍建设上做到“招得进、留得住、用得上”。
规范物流人才的岗位业务培训
现代物流业高速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人才。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发展现代物流业,关键是具备一支优秀的物流管理队伍。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发展,要了解物流行业的实际情况,满足物流行业产业升级的需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从需求角度来看,制造业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零售业全球化的分销和配送体系的发展,是构成推动物流产业升级的主要利润空间和来源;从供给角度来看,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形式,通过资源整合提供完整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是获取利润的主要模式和手段;从产业发展环境来看,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推进、高度发达的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国际通用运输仓储标准的推行、渠道衔接通畅的多式联运设施、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物流生产组织等,是支撑物流产业升级的主要因素。物流人才岗位业务培训和物流在职教育的内容必须涵盖以上方面的内容。要建立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如仓储工程师、配送工程师等职位。所有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职业教育,经过考试获得上述工程师资格后,才能从事有关的物流工作。
发于:
2005-05-17 10:08:15
返回首页